为了进一步优化机动车驾驶人知识结构,从源头上提升新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事故处理常识和应急救护知识,根据苏公厅[2025]498号文件的相关要求,从9月1日起,我省将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交通事故现场急救知识等内容纳入机动车驾驶人教学培训内容,并在机动车驾驶人考试科目一(理论考试)和科目三(安全文明驾驶知识考试)题库增加相关试题。届时,考试系统将根据培训情况随机抽取试题。
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
和事故现场急救知识学习手册
↓↓↓
轻微道路交通
事故视频快处知识
01.什么是“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
02.哪些事故适用“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
03.哪些区域可以适用“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
04.“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操作步骤
05.事故处理期间注意事项
06 .“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方式处理交通事故时间
事故现场急救知识
“轻微道路交通事故视频快处”是“交管12123”APP事故处理业务单元中新增模块,是基于视频通话服务研发的事故视频远程快处系统。事故任何一方当事人只需一键报警,建立视频“线上见面”配合现场取证即可完成交通事故调查取证定责。

在驾驶人及车辆证件合法有效,机动车投保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驾驶人无饮酒、吸毒、逃逸等严重违法行为的情况下,发生下列交通事故:
(1) 机动车与机动车发生仅造成车辆损失的道路交通事故,且当事人能够自行移动车辆的;
(2) 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仅造成车辆损失和人员轻微伤的,机动车方应当承担事故责任的;
(3) 机动车发生单方事故造成他方财产损失,有物损负责人在现场的。
省内全部城市道路、国省道普通公路和县乡道路。高速公路、高架道路根据所在设区市实际情况视情推广应用(可咨询属地公安交管部门)。
(1) 如何报警
方法一:通过“江苏交警”微信公众号或者各地公安交管部门微信公众号点击“视频快处”;
方法二:手机下载“交管12123”APP,点击“事故视频快处”;
方法三:拨打110报警后,点击110推送的视频报警短信链接。
(2) 报警视频接入后如何操作
报警接通后,后台座席人员会与当事人视频通话协助开展调查取证。在处理过程中,当事人只需手持手机切换前后摄像头,现场配合取证即可,所有取证均由坐席人员操作。远程调查取证接收后,民警在远端完成事故定责,并通过手机短信告知当事人。
(3) 如何查看事故处理流程并领取电子责任认定书
当事人可以通过“交管12123”APP【网办进度】查看事故处理进度、事故责任及电子文书。
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在事故现场需要立即开启车辆双闪灯,在后方来车方向放好三角警告牌做好警示提醒,防止发生二次事故。在完成信息采集后,当事人即刻撤离,避免造成大面积交通拥堵。
每天7时至19时。
1、现场急救应遵循先止后包、先重后轻、先救后送等原则。
2、呼吸、心脏骤停后,急救越早,存活率越高,医学上急救黄金时间为4分钟。对心跳、呼吸停止的伤员,应就地实施心肺复苏。在开始心肺复苏之前,要判断病人意识是否丧失、呼吸是否停止、颈动脉搏动是否消失,在确认胸外心脏按压位置后开展施救工作。
3、简单而迅速地确定心脏骤停的指标是病人意识消失,无大动脉搏动,不能仅凭呼吸停止、瞳孔散大等症状判断。
4、成人心肺复苏时打开气道的最常用方式是仰头举颏法。
5、成人心肺复苏时,胸外心脏按压的正确位置是胸骨中下1/3交界处,按压的深度至少5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按压中断时间应尽可能控制在10秒以内。如施救者疲劳导致按压深度不足时,可临时加快按压频率补偿。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配合同时进行时,使用的按压与通气的比例为30:2。

6、儿童心肺复苏时,1岁至青春期儿童按压深度为胸廓厚度的1/3(约5厘米),1岁以下婴儿按压深度应为4厘米。
7、一侧头顶部出血时,在同侧耳前,对准耳屏上前方1.5厘米血管搏动处,用拇指压迫颞浅动脉止血。
8、四肢骨折的病人,固定时应将趾指末端露出,通过观察趾指末端的颜色、温度和肿胀情况,及时判断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对开放性骨折外露的骨端,不能立即复位,应原位覆盖敷料固定。 当小腿骨折,只有一块夹板时,夹板应放在小腿的后侧。
9、救治伤员时,对脊柱损伤的伤员,要严禁让其站起、坐立和行走;搬运昏迷伤员时应采取侧卧位,头偏向一侧;搬运昏迷患者时,应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侧卧位防止误吸。
10、骨折固定时,应超过骨折处的上、下关节,注意固定松紧度,保持稳定与功能位。固定前臂骨折时,使用绷带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缠绕,夹板长度需超过腕关节和肘关节,肢体与夹板间隙用软垫填充。伤病员心跳、呼吸骤停同时又伴有骨折时,应遵循先救命后治伤的原则,采取先心肺复苏术,后固定骨折的顺序开展施救。
11、止血带仅限四肢,不能用于头部出血和儿童的前臂浅表划伤出血。救治四肢动脉喷射性出血伤员时,应记录使用时间,每1小时要放松1次。包扎开放性腹部损伤(脏器外露)伤员时,用无菌湿纱布覆盖外露脏器,并用碗状物扣住伤口避免压迫,包扎后让患者平卧屈膝。
12、搬运脊柱损伤患者时,可采用“轴线翻身”或脊柱板固定;骨盆骨折患者搬运时,可用宽布带固定骨盆减少移位;运送脊椎骨折的病人应选用木板。
13、救护员在现场对伤病员进行救护之前,首先要考虑现场环境是否安全。对意识不清的伤病员,检查脉搏常用颈动脉;对伤员鼻出血,应先给与干净布擦血;对疑似颈椎骨折时,尽量不移动伤病员,拨打急救电话;对异物插入体内的,现场不能拔除异物,应采取简单固定包扎措施后送往医院。
14、拨打120报警时,要保持冷静,语速清晰,详细描述患者症状(如胸痛、呕吐物颜色)、患者当前意识和呼吸状态,附近标志性建筑(精确到门牌号),以及现场是否有危险因素(如火灾、漏电)。挂断120电话后,应保持手机畅通以便后续沟通,等待专业救援。未明确病因前,不能随意用药,不能直接送患者去医院。
15、发现多人急需救治时,或自己无法完成救治时,应立即呼救。对急需救治的患者,应根据现场情况将病人移出危险区,或消除引起危害的因素。根据《民法典》第184条,因紧急搬运导致患者颈椎二次损伤,施救者无需担责;施救者因使用止血带导致患者截肢无需担责。
16、动脉出血时,血液随脉搏节律间歇状向外喷射,出血颜色鲜红,应采取指压止血法止血,直接加压无法完全止血。指压止血部位包括桡动脉、股动脉和肱动脉。
17、包扎止血法可以采用绷带、三角巾、止血带等物品,不能使用麻绳包扎。加压包扎止血法,主要用于四肢损伤时的较小血管出血或渗血。
18、用干净敷料压迫伤口止血时,放置敷料范围要大,超出伤口5-10厘米。
19、处理清醒的成人气道异物梗阻(完全梗阻)时,应鼓励患者用力咳嗽,或拍击患者背部肩胛区5次,必要时可以站在患者身后实施海姆立克法。

20、填塞止血时,应适度压力,不能将敷料紧密压实伤口,过度加压可能损伤组织或加重出血;直接加压止血时,应持续按压10-15分钟后检查是否止血,过早松开会再次出血。
重点已经划好
快转发给正在考驾照的朋友吧

|
留言反馈
我感觉人生有些事情,一切随缘,心态好,就会顺利许多。我有学车的想法,就是在一念之间,选择驾校报名也是缘分,既没有刻意去打听,也没有朋友推荐,就是因为学车比较方便,毫不犹豫的报了名,现在已经拿到驾照了,回忆学车经历感悟颇多,用几个词形容,那就是:紧张、兴奋、快乐、自豪。
我和众多新手初上车的感觉一样,一开始很紧张,零基础,又爱面子,所以心情忐忑不安,难免做不好,是教练的随和、幽默、细致、耐心,消除了一开始紧张的情绪,慢慢适应了庞然大物,当庞然大物能够在自己控制下起步、行驶、挂档、停止,感觉异常的兴奋,于是我的快乐学车之路开始了。
世界上最怕“认真”二字,学车也一样,我就碰到了一个认真的教练,一是他教学认真,他因材施教,不同的学员,不同的教学方法,语言通俗、形象、准确,让人记忆深刻;二是他责任心强,充分给大家练车的时间,早来晚走,哪怕牺牲休息的时间;三是他教学氛围好,用教练的话说,我们一起学车的学员就是一个团队,学员之间好好相处,互相提醒和帮助,共同提高。另外,我也是一个认真的学员,教练讲解技巧和要领时,仔细听、认真记,充份利用好上车的每一次机会,回家后认真复习,第二天上车练习一定很熟练,这时候,教练的表扬会更增加我学车的信心,在考科二、科三时,虽然都要凌晨很早去场地试车、看考场,但是看到自己学车的成就,一切苦和累都值了,就这样,在快乐中,顺利
过了科一、科二、科三,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拿到了驾照。
非常感谢兴陶驾校!非常感谢驾校黄玉斌教练!
老师,就是有文采,下笔如流水,虽没有一泻千里的架势,却也是滔滔不绝啊。
你的聪明以及多才多艺是我值得学习的榜样。你的智慧非一般人所能比,潜力无限。而你学车的经验,相信会给许许多多的学弟学妹带来最实质性的收益。学车过程中,心态很重要,你能够完美的调节哈自己的心态,也是成功的基础。看到你认真而不辞辛苦的训练,我也很欣慰,只是让你一天瘦一斤是不是有很感慨啊?减肥中心估计都没有这个效果吧?哈哈!
现在的人,其实不是没有办法学,也不是真的学不会,其实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比较娇气,低不下自己高贵的头颅。那是真的学不会,没办法吗?还是逼得不够,呵呵!心态好,一切困难都不是困难,问题总没有方法多,相信自己,就一定行!你是好样的,自信,活泼,最主要的就是认真!相信你通过学车的过程,会让你以后遇到各种困难都会勇敢面对,勇往直前,最终取得胜利的!祝贺你,你成功了!
也许我没有你想像的那么好吧。人生苦短,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学车的过程是一个短暂得不能再短暂的相遇,所以没有必要耿耿于怀。
你是一个不错的女生,感情细腻,外表冷艳而内心慷慨。既懂得感恩,又懂得含蓄,不浮夸,很实在。一生中有你这样有情有意的朋友也是一大快事。
祝愿你天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永远幸福美满!
打卡了就难退了。你去南京运管咨询或与校部交涉看看吧。我不了解南京的政策。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