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午间分享 白马股的“马太效应”
1009午间分享 白马股的“马太效应”
马太效应和白马股
今我们就来说说,为什么白马股是新手投资的最好选择。
首先,咱们先来讲个小故事,这个故事来自于这个世界上最有名的一本书, 有人知道是什么书吗?
我们要讲的故事来自《圣经》中的《新约·马太福音》。
《新约·马太福音》中有这样一个小故事:
一个国王远行前,按照三个仆人的能力高低,分别交给他们数目不等的银子,并吩咐他们:“你们去做生意,等我回来时再来见我。”
国王回来时,第一个仆人说:“主人,你交给我的 10 锭银子,我已赚了10锭。”于是国王奖励了他 10 座城。
第二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 5 锭银子,我已赚了 5 锭。”于是国王便奖励了他 5 座城。
第三个仆人报告说:“主人,你给我的 1 锭银子,我一直害怕搞丢,所以就包在手巾里存着一直没有拿出来,现在可以将这 1 锭银子还给您了。”
国王对第三个仆人说:“你真的是够懒的,就算不会经营生意,把这个钱借出去收些利息也是好的呀。”
说完,就命人将第三个仆人的 1 锭银子拿去赏给了第一个仆人。接下来国王就说了下面这句非常著名且文绉绉的话: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
有个学者曾用这个故事给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进行了命名,有同学能猜到是什么社会现象吗?
这个社会现象就是“马太效应”。
1968 年,美国科学史学者罗伯特·莫顿(就是图片中这个可爱的老爷爷啦)
提出“马太效应”,用来概括科学界的名声累加效应:
“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得到更多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
简单来说就是名气会带来更大的名气,且与实际的成就是不成比例的。
而后,这个术语就用来指代存在于社会各个领域中的“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现象。
白马股其实就是商业社会中的“强者”,这些公司具备“强者愈强”的素质,常见的现象就是好公司的产品只是略微比竞争对手优秀一点点,却会得到不成比例的放大,进而出现赢家通吃的情况。
这种情况在体育业及娱乐业特别的常见。
举个例子:
不管你是否爱好篮球,想必都知道 NBA。
那么请问NBA的篮球比赛就真的比其他篮球赛精彩10倍么?观看NBA获得的愉快体验真的比看其他篮球比赛强烈10倍么?很显然并不是的。
但是 NBA 的知名度绝对比其他篮球赛事大 10 倍以上。
所以说,NBA 的可观赏性只要比其他比赛好一点就足够了,因为观众换个频道并不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所以为什么不选最好的呢?
那白马股的“强者愈强”是怎样实现的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班班先来问你:
A、 失败是成功之母
B、 成功是成功之母
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之所以这样设置是为了拓宽大家的思路。“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每个人都从小学课本上看到过。
但是在现实中,想要提高再次获胜的可能性,最好的办法是先获得“成功”, 因为每一次的胜利都会增加资源,产生积累优势。
与其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不如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就拿我们的白马股来说,既然一家公司拥有长达7年的高回报率,那么该公司很大可能是拥有某些相对同行来说极具竞争力的优势:
比如说成本控制的特别好,一样的产品就是能卖的比别人便宜还不会降低品质。
这样就能够获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占据的市场份额的扩大,公司面对供货商时就更硬气、更有话语权了,从而可以以更低的价格获得货源,进一步降低成本。
或者公司有特别优秀的品牌,比如现在大家公认的最好的白酒就是茅台,那么几年以后呢?
随着品牌认可度越来越高,势必带来更多的销售。
维系一个好品牌要比从零开始重新打造一个深入人心的品牌容易的多,那些在品牌方面已经占据优势的企业,可以凭借自己卓越的影响力,更好的阻拦竞争对手对市场份额的侵蚀。
另一个白马股能“强者愈强”的原因是:优秀的公司往往也是该行业的游戏规则制定者。
这些公司往往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制定规则时自然会把竞争环境改造得更有利于自身。
这种情况往往出现在有很多标准规范的行业,比如芯片领域的英特尔(Intel)公司即是行业老大同时也是游戏规则制定者。
以至于很多对电脑配件不太熟悉的人,可能都不知道除英特尔之外还有其他的CPU品牌。
在公司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英特尔参与了非常多的行业标准的制定,同时还将自己的专利写入标准中。
我们知道使用别人的专利是需要付费的,把自家的专利写到行业标准里,这不就是明目张胆的的“拦路抢钱”么?
不过能像英特尔这么有底气的好公司,正是我们投资者要寻找的目标。
其实,英特尔早在 90 年代就成为了芯片领域的绝对领导者,但是近十几年来市场份额还是一直在扩大(从 60%升至 80%),这正是强者愈强的一种表现。
现在让我们回过头再来看《新约·马太福音》中的那个小故事。
其实投资者就是国王,我们买入的每家公司都是为国王打工赚钱的仆人, 所以当你想要把资金分配给仆人时,你会怎么做呢?
相信大家都会选择给最好最优秀的仆人最多的钱,而那些不会干活只会耍嘴皮子的,你肯定是一分钱也不愿意给他。
好了,说了马太效应这么多好话,那马太效应是不是毫无局限性呢?
当然不是的。
要说我们中国古代的圣贤就是厉害,早在 2000 多年前老子就曾说过: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前面所讲的马太效应讲得就是后面的“人之道”,而之前的“天之道”指的是从长期来看,任何事物都必将经历“发生-成长-鼎盛-衰退”这个完整的过程,并不存在“永远的赢家”。
任何一家公司都必将经历以下4个阶段,而马太效应只是公司在成长期、成熟期的一种现象。
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不是找到好公司就可以一劳永逸了,还要关心公司的经营变化情况,如果发现公司有衰退、业绩下滑的迹象,就要及时退出。
那么怎么判断公司未来到底是变好还是变坏呢?
大家不用心急,接下来的初级课会教给大家一些简单有效的办法,帮助你分分钟识破有可能变“渣男”的“白马王子”哟。
最后,一起来回顾一下今天所讲的内容:
一、优秀的白马股相比其他公司,因为马太效应,未来更有可能变得更好。强者的优势有两点:
1、胜利会带来资源,提高再次获胜的可能性,“成功”是成功之母。
2、制定有利于自身的游戏规则。
二、选公司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马太效应有局限性,要持续关注公司经营,才能做出合理判断。
好啦,今天的晚分享就到这里结束啦!谢谢大家~
如果在 2018 年 7 月 10 日,用i问财筛选白马股,下列筛选条件哪个正确?
A.2011年到2017年ROE≥15%,2018年3月31日ROE≥3.75%,上市时间早于2013年7月
B.2011年到2017年ROE≥15%,2018年6月30日ROE≥7.5%,上市时间早于 2013 年 7月
C.2011年到2017年ROE≥15%,2018年7月10日ROE≥7.5%,上市时间早于 2013 年 7月
这题的答案是 A。
有的小伙伴可能会问,已经是7月份了,第二个季度已经过去了啊,为什么不选B呢。
原因很简单,因为公司第二季度的数据没有出来~
那有的小伙伴可能又想问,那我怎么知道,公司的数据什么时候能出来啊。这个就更简单啦,班班教大家个小技巧:
关于上市公司公布信息的时间问题,证监会的大佬们早就想到啦,所以他们制定了一个制度,规定不同季度的信息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公布。
一般来说,公司一季报会在当年 4 月 1 日-4 月 30 日这个时间段公布,而中报会在当年 7 月 1 日-8 月 31 日这个时间段公布,三季报的公布时间是当年 10 月1 日-10 月 31 日;年报因为需要审计,耗时比较多,所以公布时间比较长,会在下一年的 1 月 1 日-4 月 30 日这个时间段公布。
总结起来就是这个图(以 2018 年为例)。
大家可以根据不同财报公布的时间,设置 ROE 筛选的条件。
不过,要注意公司的年报会在 1 月 1 日到 4 月 30 日这个时间段,陆续发布,所以大家在 1 月到 4 月搜索时会出现不同的搜索结果;
当筛选日期在 5 月 1 日之前,因为去年的年报数据不一定什么时候出,所以我们保守一点,用前年年报的 ROE 数据和去年前三季度的 ROE 数据;
当筛选日期在 5 月 1 日之后,去年年报和今年的一季报都出来了,所以我们用去年年报数据和今年一季度报的 ROE 数据进行筛选;
当筛选日期在 9 月 1 日之后时,今年第二季度的 ROE 也出来了,所以我们把今年前两个季度的 ROE 数据加进筛选条件;
当筛选日期在 11 月 1 日之后,要把今年前三个季度的 ROE 数据加到筛选条件。
总结一下就是下面这张图。
今天,我们还学习了如何用i问财筛选白马股,但是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某家自己感兴趣的公司,如果想要快速查看它的ROE是否满足白马股要求,该怎么做呢?
很简单,首先在理杏仁搜索框中输入公司名称,这里我们以“伊利股份”为例。
然后点击“盈利分析”,就能看到伊利的ROE 图了。我们点选“10 年”,“年”,就能很方便的看到伊利过去10年的ROE数值,从而立马判断出它是不是一只白马股。
【问题】现在请大家赶紧来试用一下上面的方法吧,以下哪些公司符合白马股对盈利能力的要求:
A、 东阿阿胶
B、 重庆啤酒
C、 苏泊尔
D、 山东高速
【答案】C
苏泊尔近 7 年 ROE≥15%,满足白马股对盈利能力的要求,另外两家公司不满足。
东阿阿胶虽然也满足近7年ROE≥15%,但 19年6月30日ROE为1.75%< 7.5%,所以不满足。
相信班上的大部分同学都是没有股票投资经验的新手。
作为初学者,最开始接触的投资策略不仅要简单易学,而且要好操作,这样比较容易帮助我们建立投资信心。
好,今天的小干货的环节结束啦!